9月9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优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AAA)”企业认定专家组至beat365官方网站考察评估,beat365官方网站测量管理工作得到省局专家组一致认可;
9月13日,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无锡计量院“智慧计量”项目考察组领导专程来到beat365官方网站,就“智慧计量”项目进行考察、调研与洽谈,达成初步意向;
9月15日,中启计量认证中心江苏分中心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组至beat365官方网站进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beat365官方网站继2017年9月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再次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9月25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关于2018年度优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AAA)”企业认定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结果,beat365官方网站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AAA)”企业。
优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AAA)”企业认定专家组至beat365官方网站考察评估
beat365·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建立了完善的测量控制体系,配备了专职、兼职测量管理人员,认真开展测量标准器具溯源管理工作,所有测量设备都纳入测量管理系统,实现了测量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在技术水平上,加强学习培训,通过外送内审员培训、内部兼职测量管理员培训等多渠道提高测量人员业务素质,使得公司测量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beat365官方网站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质量控制、用户满意度评价方面都初见成效。
依托“一院一站三领域四中心”研发体系,创新测量促使科学发展。
公司依托企业级技术研发院,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能源开发用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锡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市多功能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累计研发新产品、新技术68项,其中承担国家火炬计划1项,部省级项目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发明专利5项;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3项。
beat365官方网站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能源及经营计量管理初见成效
公司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计量网络,将水、电、蒸汽等能源纳入能源计量检测的范围。能源计量管理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保证能源计量的准确性,二是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设备动力部负责水、电、蒸汽的消耗统计,定期抄表,计算能源计量的误差。根据2017年的数据反馈,公司将能源计量的误差控制在了目标范围(电能为±3%,水能为±5%)以内。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保证了能耗数据的准确性,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的数据统计服务。通过实施挤绝缘设备改造、节能电机替代、节能照明改造等措施,单位产品电耗从2016年的93.93 kW.h/km下降至93.16kW.h/km,优化率为0.82%。
开展计量新技术、现场快速检测、在线计量检测、动态量、连续量的计量检测技术与计量检测方法的运用。
对于重要测量过程,例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护套厚度等,公司编制了对应的监视方法,定期监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1、110kV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及局放干式终端试验设备,电缆局部放电及耐压试验数据及图像信息可进行采集及存储,追溯每一盘产品的出厂试验数据;干式终端可比传统水终端减少1.5米/盘电缆的试验损耗量。
2、经过长期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财务数据分析,将绝缘、护套工序厚度控制点作为重点管理,每台挤塑机增加外径测量仪,在线监测量绝缘、护套外径的变化。此举解决了绝缘、护套外径超粗、偏薄现象,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同时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人工测量误差带来的质量问题。
“智慧计量”项目组走进beat365官方网站考察调研
3、与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无锡计量院筹备“智能检测、智慧计量”项目:通过在生产线上实时测量导体直流电阻,测试数据实时显示并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与触摸屏的接口相连接,除测试精度更高外,可实现对直流微型阻性导体(阻值范围0‑2000μΩ)的电阻率进行全自动计算、输出、U盘存储以及打印的功能。基于“互联网+”、“机械手+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和理念与计量检测的深度融合,可提高计量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实现计量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为公司打通内部质量相关数据链,处理、分析和利用好各类测量数据,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和效率,开创电缆行业智慧计量的先河。
争创CNAS检测中心
公司建立了专业规范的检测中心,配套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200余台套,包含导线力学性能试验室、电性能试验室、机械性能试验室、低温性能试验室、结构检验室、热老化试验室、化学分析试验室、燃烧试验室、局放试验室、混炼压片制样室、样品保存处理室等,配备高、中、初级检测人员30多名。
在服务科技发展方面,检测中心也正积极整合资源打造CNAS检测中心,为科技成果提供准确的测试服务,为科研创新提供计量基础保障,推动成果转化。
测量的科技成果将广泛推广和应用,公司董事长杜南平表示:“要充分利用计量科技成果、科技资源,围绕经济社会重大共性需求提供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手段,通过计量校准、产业计量测试、人员培训等方式,突出专业特点,将计量运用于公司科技创新,实现提高公司质量控制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