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这些年一起参与电改的同仁们今天还在,感觉很不易!” 一名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业主日前在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配电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年会期间感慨。据悉,尽管当天的会议安排了线上直播,但现场仍座无虚席,现场交流讨论异常热烈。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开展至今已四年,但真正实现健康运营的项目凤毛麟角。即便如此,整个会议期间的发言和讨论中,项目业主、专家没有太多抱怨,更多是在探讨走出困境的具体路径:增量配电企业不能依靠“吃差价”生存,增量配电项目要避免成为下一个“供电所”。
不平等地位致收入不合理
作为将竞争引入垄断环节的关键突破口,增量配电改革对电改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已公布五批共计459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但试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多重障碍,使得改革进度滞后于预期。
“毋庸置疑,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改革现状距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预期的成效还有明显差距。”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郑玉平直言,增量配电改革目前仍然存在难以公平接入上级电网、存量资产处置与存量客户划转难协调、增量配网难接入电源、配电价格机制不完善等“顽疾”。“归根结底,还是增量配电网作为公用电网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可,仍被当成电力大用户对待,难以享受与公用电网身份相匹配的权利。”
郑玉平提到的“顽疾”中,最令项目业主头痛的,莫过于配电价格欠合理。作为与省级电网享有平等市场地位的增量配电项目,目前仅能获得输配电压等级差产生的级差电价,完全无法客观反映增量配电在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的真实成本。
承担公用电网应尽的义务,却无法享有对等的权利和收益,过低的输配电“差价”成为项目主要收入来源,试点推进的热情与进度因此受到影响。根据会议当天发布的《2020增量配电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前四批380个试点项目中,完成配网规划编制的有226个,确定试点业主的有250个,通过工商注册的有155个,取得供电业务许可证的试点数量为180个。
综合能源服务成突破口
留给配电企业的“差价”太少,不足以维持项目生存,依托配网资产延伸业务范围成为必然选择。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涉及的能源品类、产业价值链、服务领域十分丰富,参与综合能源服务是增量配电网拓展业务范围、增加项目收入、不再单纯依靠输配电价差的可行方案。
中网联合(北京)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治中指出,综合能源服务这座“大山”很难爬,但从增量配电网这一侧的“山坡”出发,相较其他“赛道”有独特的优势。
“增量配电网经营范围内有稳定的用户资源,可以凭借供电服务与用户建立信任。同时,增量配电网的服务团队就在项目本地,可以保证用户资产的管理流程畅通、高效。”朱治中阐述了增量配电网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优势。“从能源供给的角度,能源系统综合供应的核心还是电。尽管用户有冷、热等其他形式的需求,但这些能源品类的传输半径远不如电能大。增量配电这张网,可以让覆盖范围内的各项资源通过电能的调配形成互济。”
实际上,关于增量配电项目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相关讨论由来已久,更有一批增量配电项目已开展了相关实践,但在增量配电项目本身建设运营受限的情况下,后续的综合能源服务往往难以落地。
对此,配电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贾豫强调,面对问题,企业不能“干等”。“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向主管部门反映问题,争取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想办法提高经营管理和用户拓展能力,这对项目日后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对具体的能源技术和服务,企业之间很难做出太大的差异化。综合能源服务要落地,关键还在于打造商务优势,在于敲开用户这扇门,走好‘最后一公里’。”朱治中说。
试点问题与发展机遇同在
从多能互补到综合能源服务,业内对于如何以市场化手段提高终端能源配置效率的探索从未停止。有专家指出,市场化是本轮电改目前取得的最大成果,增量配电改革面临的难题也需要更多从市场化、商业化的角度破解。
《白皮书》从试点推进进度、电力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各地增量配电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认为,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处在增量配电改革工作的第一梯队。“可以看出,增量配电网改革与整个电力系统市场环境的变化之间的联系正越来越紧密。”配电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姜庆国表示。
郑玉平呼吁,目前来看,增量配电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参与改革的市场主体仍要树立信心。“能源、电力系统的变革正在不断深化,随着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能源革命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必将加快,将为增量配电业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国家能源局原总工程师、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韩水强调,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与综合能源服务的结合值得探索,但最终一定要落到能源消费侧革命,实现降本增效。“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项目赚不到钱,单纯去追求‘智慧’‘综合’,这些成本是增量配电企业无法负担的。增量配电改革不能再造第二批‘供电局’,企业一定要有利润、创造出好的商业模式,这样的改革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