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全国热线
400-6900-880
联系邮箱
zcdl@zcdl.com
客服电话001
0510-80710777
客服电话002
0510-80713999
OA
邮箱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 详情
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相辅相成 推动能源服务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1日 08:36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物理基础,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业态创新,二者是能源互联网的两大关键要素。”国家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所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代红才表示。

当前,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征,与安全稳定用能存在矛盾。这种背景下,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代红才认为,构建能源互联网,加深多能耦合和元素互动,能够支撑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相辅相成

所谓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落地,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同时,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

“电是能源转换的中心,电网是能源配置的基础平台。依托电网建设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汇聚海量能源信息数据,为多能互补和元素互动提供重要的运行控制支撑,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代红才表示。

而综合能源服务面向终端客户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分布式能源、节能等新技术,以经济、绿色、高效的方式满足客户个性化能源需求。综合能源服务之所以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业态,是因其具有打破终端不同能源间的体制壁垒、推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等重要属性。

代红才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坚实的数字化基础,综合能源服务促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向用户终端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源网荷储各类设备紧密耦合,将电力用户、电网企业、设备供应商、服务商等各类主体有机连接,成为能源系统中的关键基础设施,有助于发掘客户深层次能源需求,快速组织各方资源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综合能源服务面向终端客户,大多以能源管控平台等方式将客户内部各类能源终端相连,实现集成优化。以能源管控平台为中心的用户侧物联网系统能够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紧密耦合,成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向用户内部的重要延伸。

泛在电力物联网推动能源服务跨越式发展

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服务的高级形态,而我国能源服务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节能服务才逐步兴起,分布式能源服务近年来刚刚出现,一体化集成式服务仍处于孕育期。

“泛在电力物联网推动人物互联、物物互联,将有效降低能源设备集成成本并激发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我国能源服务由节能服务向着综合能源服务快速跨越式发展。”代红才表示。

他认为,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应当重点把握绿色高效化、集成化、数字化“三化”主线,将绿色高效化作为市场拓展的主要方向,将集成化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将数字化作为优化运营的主要支撑。

其中,作为规划的主要原则,集成优化成为深层次能源服务的重要突破方向。目前单体的能源供应、节能、用能管控技术优化空间已较为有限,竞争激烈,市场已趋于饱和。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电气冷热等不同能源的供需特征,加强耦合互补,降低系统冗余。

目前,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存在两大痛点,一是客户需求具有潜藏性,导致供需匹配困难;二是涉及领域众多,而大多数服务商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对此,迫切需要以平台模式促进信息对接、资源交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代红才表示:“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应重点构建行业信用体系,并做好数据、金融等配套服务。信用体系为服务商和客户搭建起信任的桥梁,配套服务加快服务商优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落地。”

从能源价格来看,我国工商业用户的电力、天然气、热力价格明显高于居民用户;从能源消费量来看,工业园区和公共建筑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聚集区;从用能形式来看,工业园区和公共建筑具有电、冷、热等多种需求,存在多能互补、集成提效空间。

由于工业园区这类客户能源价格较高、能源需求巨大、用能形式丰富,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未来一段时期,工业园区和公共建筑,是我国适合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点对象。

代红才指出,一体化供应能够有效提升综合能效,同时实现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具有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并得到政策大力支持。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十项基本业务中,能源一体化供应业务应是重点布局对象。

“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两类,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因此能源一体化供应业务应各有侧重。存量市场主要基于现有能源系统,重在运营管理一体化。增量市场主要是打破行业壁垒,重在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环节一体化。”代红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