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官网上公布了《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第三批次一共包含97个项目,分布在河北、江苏、内蒙古、辽宁、吉林等20个省市及新疆建设兵团。至此,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增至292家。
从时间上来看,从2017年11月27日公布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到第二批公布的时间,相距时间整一年。而第三批试点公布的时间照比第二批2017年11月21日公布的时间相距仅5个月,时间提高了1倍多,不难看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推进速度正在不断加速。
从数量上来看,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公布了105个,在之后又追加了宁夏宁东试点,总数达到106个,是前三批次中数量最多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0个省市在第一批增量配电网建设的基础上,第二批增量配电网又有所增加,其中河北、内蒙古、湖北、湖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现了成倍增长。而第三批公布的试点照比第二批的89个增加了8个,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甘肃、江苏、河南推进速度较快。
从前三批公布的试点情况来看,河南省三批次都有试点项目收入囊中,加起来共有22个项目,是推进速度最快,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甘肃省虽说前两批推进速度不快,但第三批异军突起,增加了11个项目,一共有21个项目列位第二位。陕西省三批次有15个项目入围,排在第三位。
从前几位排名来看,西北区域推进增量配电的速度迅速,而电力体制改革发展较快的省份,增量配电的试点却进展相对缓慢。如处于电改前沿的广东省仅有9个试点项目,用电大省的山东省只有6个试点项目。
在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电力体制改革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但从目前公布的292个项目分布来看,全覆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看来距离下一批次的试点确定为时不远。
在第一批试点名单里,国家电网营业范围内的83个试点项目,有50个确定了配电营业范围,占地1736平方公里,上级电网规划也基本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控股参与了24个项目。已与相关方签订合作协议37个,引入民营资本36家。江苏扬中、安徽宁国等13个项目已经注册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并启动运营。第二批试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沟通和可研工作。国家电网成立了739个园区供电服务机构来支持园区规划,服务用户的效率得到提升。南方电网营业范围内的25个试点项目,有20个已经确定了投资主体。增量配电网的试点条件是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和220(33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不涉及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网建设。
进入2018年,各地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纷纷迈出实质性步伐,山东省确定济南市高新区智能装备城等6个区域将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江苏省则向省内的配售电公司颁发了首张电网企业之外的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
随后,调整宁东直流等专项工程首个监管周期内输电价格、执行单一制电量电价的通知发布,该通知界定了通过跨省跨区专项工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用户的购电价格构成。行业普遍认为这是政府积极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一个重要信号,科学规范透明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近一段时间,增量配电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发布,3月13日,《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其中明确界定了增量配电业务区域并确定了配电区域的唯一性、区域性和一致性,即一个配电区域内,只能有一家售电公司拥有该配电网运营权。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也就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专题解读,地方政府确认的主管部门负责配电区域的划分。配电区域确定后,增量电力用户和随存量配电网资产移交的存量用户的配电业务按照属地原则,由拥有该区域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负责。在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了存量和增量的范围,电网企业已经获项目核准,但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视为增量配电项目。鼓励电网存量资产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鼓励增量配电项目业主在配电区域依托资源条件和用能需求建设分布式电源,增量配电项目业主拥有配电区域内与电网企业相同的权利,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预见,在划分有了政策依据的未来,各地增量配电区域的规划困境将更容易突破,改革试点工作也将更稳妥推进。
2018年会是增量配电井喷的一年么,我们拭目以待。